碳化硅市場現狀及未來展望
發布時間:
2025/02/26
2024年上半年,碳化硅市場呈現出一種冰火兩重天的態勢。一方面,行業領軍企業Wolfspeed發布的財報顯示,其收入同比下滑12%,凈虧損大幅增加,面臨嚴峻的市場壓力。另一方面,盡管整體市場承壓,但碳化硅作為新能源汽車關鍵材料的應用前景依然廣闊,尤其在特斯拉等企業的推動下,碳化硅模塊在電驅和電控系統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然而,隨著碳化硅相關產品價格的大幅下滑,以及短期需求下降和庫存過剩的挑戰,整個行業不得不面對現實,積極尋求轉型和突破。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Wolfspeed近期面臨困境的原因。業內專家指出,該公司8英寸碳化硅晶圓的產能利用率一直較低,位于莫霍克谷的晶圓廠開工率僅達20%,預計到2024年底也僅能提升至25%。這意味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Wolfspeed的產能利用率都嚴重不足。
此外,Wolfspeed還面臨著來自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的挑戰。目前,碳化硅器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而中國作為最大的市場,其碳化硅產業鏈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國內產品價格不斷下降,從而削弱了Wolfspeed的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中國碳化硅企業正在迅速崛起。例如,天岳先進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027%,成功實現扭虧為盈。揚杰科技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上半年營收達到65億元,同比增長16%。盡管部分公司利潤有所下滑,但整體而言,多數碳化硅企業仍保持盈利狀態。
市場價格的持續下跌已成為碳化硅行業的新常態。然而,這種價格戰并非孤立現象,汽車領域的其他相關技術如自動駕駛和電子電氣架構同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壓力。盡管價格戰對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但它也促使企業不斷追求技術創新和降低成本的高效生產方式。業內預計,未來碳化硅價格將逐漸趨穩,避免持續大幅下滑或出現斷崖式下跌。
相比其他行業,半導體行業因其高門檻和長回報周期的特性,使得“虧本銷售”的策略難以長期持續。隨著市場競爭的逐漸理性化,企業將不得不通過提升運營效率和增強技術實力來應對價格壓力。
接下來,我們探討中國碳化硅市場的吸引力。展望未來,中國有望成為碳化硅市場競爭的核心戰場。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尤其是特斯拉、比亞迪、理想和小米等知名品牌的廣泛采用,碳化硅在國內的應用前景愈發光明,市場格局也因此面臨重塑。據統計,2023年全球6英寸導電型碳化硅襯底的產能已達到2100萬片,同比增長率高達96%。預計到2026年,這一數字將激增至5690萬片,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9%。其中,中國在2023年的碳化硅襯底銷量已超過100萬片,占全球總產能的42%,預計到2026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50%左右。
同時,國外碳化硅企業也在積極布局中國市場。例如,羅姆半導體公司已與中國一級汽車供應商聯合汽車電子系統公司(UAES)達成長期供應協議,旨在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業內專家對中國碳化硅市場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他們指出,從長遠來看,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已奠定堅實基礎,而碳化硅作為該領域的關鍵應用,將進一步推動國內產業的快速發展。盡管當前中國在碳化硅技術上與歐美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但隨著國內技術驗證和可靠性提升的加速,這一差距有望迅速縮小,從而推動中國碳化硅產業迎來繁榮發展期。
從材料科學的角度來看,碳化硅的定價機制具有一定的剛性。盡管其市場需求預計將大幅增長,并有望降低整體系統成本,但鑒于碳化硅材料的獨特性質,其芯片價格仍高于IGBT,短期內難以降至與IGBT相當的水平。
盡管當前碳化硅市場面臨價格波動及盈利模式不清晰等挑戰,但業界普遍認為,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成本將逐步分攤,從而實現長期盈利。因此,領先企業正積極投入資金,推動技術革新,以構筑堅實的競爭壁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8英寸碳化硅晶圓產線的布局被視為行業關鍵壁壘。目前,碳化硅技術正逐步從6英寸向8英寸過渡,預計將在未來五年內完成這一轉型,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部分領先企業已率先提供8英寸碳化硅樣品,以搶占技術先機。
然而,8英寸碳化硅的迭代升級面臨多重挑戰。企業不僅需與上游核心材料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確保供應鏈穩定,還需與下游客戶保持密切溝通,靈活開發定制化解決方案。因此,在碳化硅市場的下一階段競爭中取得優勢,企業必須做好從6英寸到8英寸的技術切換準備,并制定充分的市場競爭戰略。
此外,碳化硅市場還面臨著汽車供應鏈模式變革的挑戰。隨著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加速,半導體(特別是碳化硅)在汽車制造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開始繞過一級供應商,直接采購碳化硅器件。這一趨勢在2024年北京車展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預示著未來汽車供應鏈結構將發生深刻調整,甚至可能引發行業格局的變革。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是全球新能源車高速增長的核心國家,對車規級芯片的需求龐大。眾多外國品牌也紛紛瞄準了中國市場。因此,碳化硅市場的競爭不僅是一場技術的較量,更是全球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激烈博弈。
面對中國新能源品牌的迅速崛起,全球各國紛紛感受到來自市場的競爭壓力。為了提升本國企業的競爭力,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進行扶持。例如,日本政府近期宣布,將向豐田、日產等動力電池項目提供高達35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4億元)的巨額補貼,以此強化日本電池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此外,其他國家也通過實施貿易保護措施來維護本國市場。加拿大已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高達101%的關稅,而美國也在9月13日將部分中國制造電動車的關稅上調至100%。
未來碳化硅市場的全球格局將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首先,碳化硅產業鏈上游公司的技術進步與突破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其次,新能源汽車廠商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份額搶占也將成為關鍵因素。同時,各國政府的政策干預和貿易保護措施也將在這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技術創新、市場競爭和政策博弈的共同作用下,碳化硅的市場前景將逐步展開。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相關新聞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26
2025-02-06